用人文教育点亮语文课堂
作者:附属中学 发布时间:2021-11-25 09:48:11 浏览次数:1225


    落叶纷飞,天气渐冷,冬的寒威中我们语文组袁承印名师工作室的工作、学习热情却丝毫未减!2021年11月19日,第二梯队青年教师齐聚一堂参加袁老师的培训。主题是:用人文教育点亮语文教学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5094716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600


    培训的第一个阶段,由郭婷婷、田东静、王爱君三位老师就上次“如何做好教学设计”的培训分享了心得体会。三位老师勤奋用心,年轻有为,她们的分享结合教学实际,给在座的老师们提供了扎实落地的参考。

    第二个阶段,由刚刚获得了2021年泰安市直、泰安市“优质课一等奖”的孙新蕾老师进行了优质课参赛经验介绍。

    (1)首先,孙老师介绍了自己在优质课三轮比赛中的准备过程及经验。她说,语文要想达到“开启心智,促进思维”的目的,教师首先要悟透文本,反复阅读,为此她把参赛课文《一滴水经过丽江》反复读了二三十遍;她还强调,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智慧,重视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思考与感悟。

(2)然后,孙老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决赛课题《语言需要修饰》的备课经验,讨论了自己对袁老师所说的“用课文教,不是教课文”和“课件是辅助教学的手段,而不是出示答案的工具”这两句活的切实体会,分享了使用“微课”教学手段的经验。其中,尤为打动老师们的,是新蕾老师“疯狂24小时”紧张备赛过程中尽心尽力“把自己能做的尽力做到最好的”那份热情和真诚!

(3)最后,孙老师重点强调了“师生互动与双向情感交流”对于优质课比赛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,这一点完全符合本次培训“人文教育”的内核,对于我们日常教学也有极大的指导作用。

    第三个阶段,由袁老师亲自为我们做了题为《用人文教育点亮语文教学》的主题报告。首先,袁老师讲解了“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”的概念。工具性即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,这属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;人文性,即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倾向,重视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。袁老师强调,两者关系是有机统一,巧妙结合的。不应顾此失彼,更不能平分秋色。

    然后,袁老师高屋建瓴地给老师们分析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意义。他说,这取决于教育的本质是既重教书,又重育人。教师的讲课要想感染学生、打动学生,就要通过一些人文性的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,让学生听有兴趣,学有收获。这也是一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。

    最后,也是整个培训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,袁老师从课堂导入、整体感知、选点理解、总结课文、诗歌教学等几个方面细致的进行了语文课堂人文性的示范讲解。

(1)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时体现人文性

    袁老师以课文《灯光》为例,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去做:借先烈们战争年代里没有见过电灯,引导学生珍惜现实中的和平幸福;借郝副营长等人为国家同胞献出生命,引导学生带着感恩、缅怀学习。

(2)整体感知中的人文性

    袁老师以《背影》这篇经典课文为例,讲授由课文内容主旨——父子情,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回忆、分享“你与自己父亲的经历和感动”,这是课堂人文性的一个具体体现。

(3)选点理解时的人文性

    袁老师分别用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《丁香结》两篇课文为例示范,借赏析重点细节,对学生进行学习观、生命观的点拨塑造,让学生卸下学习的负担,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困难、挫折、失败,以昂扬的姿态坚实走好成长之路!

(4)总结全文时的人文性

    袁老师借《开国大典》这篇新课文,教老师们如何借助于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热烈气氛,在骄傲、庆幸的心境中谈感悟、收获,借此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,趁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,把祖国建设得加强大!

(5)讲授诗歌时体现人文性

    袁老师借现代诗歌《长征》教年轻老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,培养顽强的意志;教元曲《天净沙.秋思

》时带领学生赏析诗歌的画面美,音乐美和意境美。灵活巧妙又及时地对学生展开思想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5094721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600


培训的最后,袁老师强调,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时候,一定要自然巧妙,不要生硬穿插,真正打动学生的教育,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。

袁老师已经退休好几年了,但是,他却从来没有退出过课堂,对经常更新的语文教材,他了如指掌,每篇新课文里的知识点和人文教育点,他都能信手拈来,这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讲是一个极大的震撼,他是我们名师工作室的灵魂,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的标杆!

(撰稿人:赵秋云)